为了营造一个温馨、愉悦的生活氛围,让残障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,促进身心健康发展,会计学院建立长期“爱心助残,传递温暖”志愿帮扶项目,经过两年多的逐步摸排实施,形成了可扩展可复制志愿服务模式,目前已经进入了稳步推进的阶段。
在项目起始阶段我院对接蚌埠市禹会区长青乡团委,了解到周边17名残障青少年,根据实际情况及需求,成立“爱心助力小队”,开展以“爱心助残,传递温暖”为主题的志愿服务项目,根据第一阶段帮扶反馈情况,我们继续扩展范围,增加服务范围至蚌埠市高新区秦集镇,本项目旨在通过组织大学生志愿者,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,深入残障儿童家庭,为需要帮助的参加儿童提供多对一小组形式的帮扶服务。
图1:截止目前爱心助理小队已增加至79人
在项目逐步实施过程中,我们创建“1+N”助残工作法。建立以残障儿童需求为“1”,助残志愿者、学校组织等多元助残力量为“N”的联动助残机制,推动助残事业高质量发展。搭建平台,增强社会责任感。大学生“爱心助残,传递温暖”帮扶项目不仅为残障儿童提供了帮助,也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践行社会责任的平台,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。许多志愿者表示,通过参与活动,他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,也愿意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,继续关注和帮助弱势群体。
图2:志愿帮扶项目部分实况
在关爱儿童方面,我们注重提供学习辅导、心理辅导、兴趣培养等方面的支持。残障儿童因身体条件的限制,在学业上可能会遇到更多困难。为此,我们需要为这些孩子提供更为细致的帮助与支持。旨在通过专业的学习辅导和关爱的陪伴,帮助残疾儿童提升学习成绩,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。我们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,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,提供针对性的辅导,帮助孩子们解决课后作业的问题,及时解答疑难。志愿者们通过耐心讲解、趣味互动等方式,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,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,帮助他们建立自信,增强学习的动力,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。志愿者们与残疾儿童建立深厚的友谊,通过陪伴与交流,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,提升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。
“爱心助残,传递温暖”不仅是一句口号,更是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。未来,我们将继续深耕扶残助残志愿服务项目,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,一个人也不能少。
(文:高宇 图:青协 审核:刘根)